新闻公告 返回列表

人性是养出来的:李玫瑾 2023-03-13 18:20:08

人天生会作恶吗?我们究竟有没有权利对自己的父母不满?养孩子,最难的是哪一关?

细想一下,这些问题都在围绕着人的成长展开,而在一个人成长中,原生家庭永远是影响成长的一大重要因素。就像《幽微的人性》里表达的一样,很多时候,看似不可思议,无解的个人行为,要回到这个人的幼年成长时期去寻找答案,因为人性是养出来的。

作者李玫瑾也说过,一个人的童年,造就了他的成年。

李玫瑾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其实李教授提出的另一个观点更被大家所熟知:孩子6岁前规矩不立好,以后就不好管了!

初看时很多人可能会想,这也太绝对了,一个人的成长周期那么长,总会有改变的契机。但是大量犯罪案件中的的事例表明,很多人在童年出现心理不健康的情况和缺乏心理抚养的过程,会导致在成年后走向犯罪的道路。

在这点上,李玫瑾教授通过《幽微的人性》进行了很好的诠释。点击链接跳转阅读http://www.xuanyue.cc/modules/article/articleinfo.php?id=131

《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教授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和相关研究。里面内容会涉及到具体的案情,这些案情在书的底部都有详细的备注,当然书中还会涉及到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穿插在正文中,所以不用担心看不懂,也不用担心枯燥乏味。

在书中李教授反复强调儿童教育特别是1~6岁关键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根据统计犯下严重罪行的犯人,绝大部分在成长期有很严重的家庭问题,没有得到正常的家庭养育和基本的教育,缺乏家庭教育酿成了严重社会危害。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定时炸弹”,话虽夸张,但也不是没有道理。“毁掉孩子一生的杀手,不是打骂和贫穷,而是青春期......”,父母永远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陪伴,而家庭教育则是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本书也可以列为每一个做父母的人必读书物之一。

李教授在书里用近年来轰动国内外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犯罪人的心理成因,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心理画像在恶性犯罪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同时也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加强他们的心理教育。

在李教授看来,“社会的问题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

从小没被善待的人,往往不会善待他人,童年时期是一个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快乐的起源。“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人,还要有一种身体上的接触.......在研究中发现最变态的人,都是没有跟人的那种身体亲密感”。

 

         看过《今日说法》,就会发现撒贝宁老师经常邀请李玫瑾教授对一些犯罪心理进行讲解剖析,而近年来,在各个媒体上如《圆桌派》、《开场白》等综艺节目上,李玫瑾教授也极力推荐和倡导对儿童进行心理抚养和人格教育。她与犯罪嫌疑人的对话分析与研究,也为预防恶性案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依据。李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一个人的童年成长,压力的自我调节都会对形成恶性事件产生重大影响。而童年对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李教授不止强调过一次,我们与恶的距离或许并不远。

那我们怎么做到减少甚至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呢?除了在社会中的众人彼此多一份理解包容之外,可能更多的是需要靠心理调节,去释放不良情绪。有不良情绪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看来比较好的方式是宣泄,而不是回避或者压制。不过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可能还需要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共同努力。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文明的社会,不是处于充满杀戮的环境。就像《幽微的人性》封面的一句话: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还有如李教授也在努力推动呼吁关注儿童教育和法制的日益完善,正视人性的弱点、社会的不足,才能找到对路,继续前行。

在闲暇时捧着这本书认真品读,真心的希望看完本书的人能有所受益。

 

 

 

 

 

 

 

 

联系客服

Q Q:498110811
电话:18575501570
邮箱:ixiush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