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亡舌存”比喻刚强的不能立足、柔和的能够存在;也可以借用来说明有道的能够永存,无道的终遭灭亡。
此典出自《说苑·敬慎》。
春秋时著名的大学问家老子(又称老聃),本名李耳,字伯阳,楚国人,是著名的《道德经》的作者。他在周朝做官时,孔子......
发布时间: 2024-09-20 14:42
“齿亡舌存”比喻刚强的不能立足、柔和的能够存在;也可以借用来说明有道的能够永存,无道的终遭灭亡。
此典出自《说苑·敬慎》。
春秋时著名的大学问家老子(又称老聃),本名李耳,字伯阳,楚国人,是著名的《道德经》的作者。他在周朝做官时,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