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文艺领域都达到一流水准,在哲学、美学、史学、政治以及人生修养诸方面也曾发表许多精辟之见,自成一家之学,他穷尽了中国士大夫的一切可能性。本书以文化、文学、哲学、史学、美学、政治学等七个维度串联苏轼的生命历程,并将苏轼置于历史和文化的洪流中上下观照,展现其大起大落的一生和丰富立体的精神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见为文人的苏轼、为思想家的苏轼、为生活美学家的苏轼。全书立论严谨精辟,妙悟新见迭出,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是“苏轼传记”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
中国维和警察传奇
漫漫维和道路多艰险,在发生动乱和灾祸的国家和地区,中国维和警察担当着大国的承诺与责任。从山到海,从亚到欧,处处有佩戴五星红旗的正义之躯在坚守和平使命。他们抛开荣华富贵,泪别家中老小,甚至命丧异乡。因为他们坚信,中国的使命就是他们的使命,中国的荣誉就是他们的荣誉。他们用感人的骊歌,用坚定的信心,甚至用生命为共和国添上了一抹异彩;世界人民也用最感激的目光,用最响亮的掌声回报他们全心全意的付出。这是一种怎样的慷慨与壮丽啊!《中国维和警察传奇》将为您揭开许多不为人知的惊险与感人的故事。 ...
-
徐志摩散文精选
收录了徐志摩多篇代表性散文作品,包括《我所知道的康桥》《印度洋上的秋思》《济慈的夜莺歌》等。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他在散文创作中融入了他的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作品感情真挚、风格飘逸、意境优美,充满浪漫主义气息。自我思想情感的坦率披露,哲理与抒情的融合,散文的音乐性与诗性,是徐志摩散文的突出特征。 ...
-
教育之眼
在本书中,作者走访教师的常态课堂,考察学校的管理和建设情况,给出了评价和建议;同时在阅读书籍、参加教研活动以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对一些教育教学现象表达自己的思辨理解。围绕课程教学指导、教师发展引领、学校管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和阅读提升、心灵修炼等方面,展现了一个优秀教育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实践智慧,能助力校长等教育管理人群修炼领导力、学习力,为其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提供启发。 ...
-
春宽梦窄
《春宽梦窄》是“鲁迅文学奖获奖散文丛书”中的一种,为著名散文家王充闾的散文集,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此书收录了《春宽梦窄》《母亲的心思》《大禹陵与宋六陵》《梦雨潇潇沈氏园》《青灯有味忆儿时》等篇目,王充闾的散文取材广泛,或记录游走于祖国大好山河之间的心境,或钩沉历史的细枝末节,或回忆年幼时的成长经历,不一而足。 ...
-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方法篇
方法篇从公文写作的微观层面,讲解写作过程中每一阶段面临的具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围绕公文写作要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宗旨,从确立主题、设计结构、拟用小标题到确定文风、提炼观点、找准角度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优秀文稿所要具备的元素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达到最佳效果。 ...
-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基础篇
基础篇以问答形式,阐述公文写作中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如写作前的知识准备,写作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格式的规范,写作后的修改润色等等。同时,对常用公文如讲话稿、调研文章、决策部署性文件、工作总结等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专题分析。 ...
作品正文
-
导言:产生巨人的时代
2023-11-30 14:35
一、长江上游的天府之国
2023-12-04 10:22
二、在家乡与京城之间
2023-12-04 10:22
三、变法风潮中的汴京
2023-12-04 10:23
四、从二千石到阶下囚
2023-12-04 10:23
五、谪居江岸的东坡居士
2023-12-04 10:24
六、成为元祐大臣
2023-12-04 10:24
七、四任知州
2023-12-04 10:24
八、流放到海角天涯
2023-12-04 10:25
九、走向人生旅途的终点
2023-12-04 10:25
一、哲学史上的苏轼
2023-12-04 10:26 二、研究苏轼哲学的基本资料
2023-12-04 10:27 三、苏轼哲学概述
2023-12-04 10:28 四、苏轼哲学的特色
2023-12-04 10:29 五、苏轼与禅宗
2023-12-04 10:29 一、《春秋》学与相关史论
2023-12-04 10:30 二、苏轼的史评
2023-12-04 10:32 一、政论
2023-12-04 10:33 二、政见
2023-12-04 10:34 三、政治人格
2023-12-04 10:34 一、苏轼创作的发展阶段
2023-12-04 10:35 二、光照千古的文艺成就
2023-12-04 10:35 三、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
2023-12-04 10:36 四、中国审美文化的历史转折
2023-12-04 10:36 一、颜子学与“寄寓”思想
2023-12-14 10:50 二、生死、出处、大地
2023-12-14 10:49 三、“寄寓”者的文化性格
2023-12-14 10:50 四、“寄寓”与“存性”
2023-12-14 10:51 附录
2023-12-14 10:51 后记
2023-12-14 10:52